规则变更概要

第一章 比赛场地

  • 明确了球门线技术中的进球信号可以通过耳麦/耳机向裁判员传达。

 

第三章 队员

  • 额外的脑震荡替换已经作为永久性规则,可以在竞赛中使用。
  • 场上每支球队必须有一名队长,并佩戴袖标作为标识。

 

第四章 队员装备

  • 明确了队员应对其佩戴的护腿板的尺寸和适用性负责。
  • 明确了佩戴队长袖标的强制规定。
  • 有关手套的规定包含在了“其他装备”条目下。
  • 有关守门员长裤的规定包含在了“其他装备”条目下,并从“必要装备”条目中移除。

 

第十二章 犯规与不正当行为

  • 明确了非故意的手球犯规,并且判罚球点球的情况下,其纪律处罚原则与试图触球或争抢球时的犯规相同。

 

第十四章 罚球点球

  • 明确了球的一部分必须接触罚球点的中心或者处于其上方。
  • 提前进入的队员,仅在其造成了阻碍时才受到处罚(与守门员提前移动的理念一致)。

 

其他:

暂时罚离指南

  • 该指南已进行修订,包括明确了被暂时罚离的队员只能在比赛停止时返回比赛场地,以及对体系 B 进行了简化。

规则变更详解

以下是竞赛规则2024/2025版本的变更内容。针对每处变更,修订的或新增的条文均与上一版的条文对照列出,并在适当时有相应的解析。

提示
规则的主要变更部分在文中以黄色下划线的方式标出。文字描述性的调整以黑色下划线的方式标出。

第一章 —— 比赛场地
11. 球门线技术
新增的条文

球门线技术原则
(……)
有关进球与否的提示信号,必须在1秒钟内由球门线技术系统即时自动确认,该信息仅可传送给比赛官员(通过裁判员手表的振动和可视信号,和/或裁判员的耳麦/耳机);同时也可以发送至视频操作室。

解析

明确了有关进球与否的提示信号可以通过裁判员的耳麦/耳机传送。

第三章 —— 队员
2. 替换人数
新增的条文 (在“返场替换”章节之后)

额外的脑震荡替换(永久性条款)

竞赛方可以根据“注解与调整”章节中的有关规定,使用额外的脑震荡替换规则。

解析

竞赛方现在可以选择使用额外的脑震荡替换规则。有关规定的细节包含在竞赛规则的“注解与调整”章节中。

第三章 —— 队员
10. 球队队长
新增的条文

场上每支球队都必须有一名队长,并佩戴袖标以作识别。球队队长并不享有特殊身份或权力,但(……)

解析

每支球队必须有一名队长,且易于裁判员识别。有关袖标的具体规定在规则第四章列出。

第四章 —— 队员装备
2. 必要装备
修订的条文

场上队员的必要装备包括如下单独分开的物件:

  • (……)
  • 护腿板—护腿板必须由合适的材料制成,具有适当的尺寸,能提供一定保护,并由护袜完全包裹。队员须对自身佩戴的护腿板的尺寸和适用性负责。
  • (……)

解析

明确了队员须对自身佩戴的护腿板的尺寸和适用性负责。相关信息之前已于“术语汇编”章节中的“护腿板”条目中提及,现列入规则正文。

第四章 —— 队员装备
2. 必要装备
新增的条文

场上队员的必要装备包括如下单独分开的物件:

  • (……)
  • 鞋子。

球队队长必须佩戴由相关竞赛组织者颁发或授权的袖标,或者单色袖标。袖标可以带有“队长”或字母“C”或其翻译文字,文字或字母也应为单色(另见“一般性调整”)。

解析

明确了球队队长必须佩戴袖标。袖标必须简单且符合规则第四章有关标语、言论、图像和广告等方面的要求。袖标可以由竞赛组织者发放或者授权

第四章 —— 队员装备
2. 必要装备    4. 其他装备
修订的条文

2. 必要装备

场上队员的必要装备包括如下单独分开的物件:

  • (……)

守门员可穿着长裤。

(……)

 

4. 其他装备

可允许佩戴不具危险性的保护器具,如软性、轻质材料制成的手套、头罩、面具、护膝和护臂,类似的还包括守门员球帽和运动眼镜等。守门员可以穿着长裤。

解析

有关手套的内容被纳入“其他装备”条目,以体现出手套被广泛使用的事实,尤其是守门员。守门员长裤已从“必要装备”中删除,并包含在“其他装备”中,以准确体现出长裤并不是强制性的。

第十二章 —— 犯规与不正当行为
3. 纪律措施
修订的条文

(……)

对非体育行为的警告

在一些情况下必须以非体育行为警告相关队员,例如:

  • (……)
  • 通过手球的方式干扰或阻止对方有希望的进攻,除非手球犯规是非故意的且裁判员判罚球点球。
  • 通过非故意的手球犯规,破坏了对方的进球得分或明显的进球得分机会,且裁判员判罚球点球。
  • (……)

 

罚令出场的犯规

场上队员、替补队员或已替换下场的队员犯有如下行为时,应被罚令出场:

  • 通过故意的手球犯规破坏对方球队进球或明显的进球得分机会(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除外)。
  • 在本方罚球区外,通过非故意的手球犯规,破坏了对方的进球得分或明显的进球得分机会。
  • (……)

 

破坏进球或明显进球得分机会DOGSO

(……)

无论发生在何处,队员通过故意的手球犯规破坏对方进球或明显进球得分机会,应被罚令出场(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除外)。

 

通过非故意的手球犯规,破坏了对方的进球得分或明显的进球得分机会,且裁判员判罚球点球时,犯规队员应被警告。

解析

非故意的手球犯规,通常是由队员正常的比赛动作造成的,当此类犯规被判罚球点球时,应采用对试图触球或争抢球的犯规的纪律处罚理念,即:破坏进球或明显进球得分机会的犯规应出示黄牌,阻止有希望的进攻的犯规应不予纪律处罚。而对于故意的手球犯规,即使判罚球点球,仍应出示红牌,这与拉扯、拉拽、推搡、没有触球的可能性等情况类似。

第十四章 —— 罚球点球
1. 程序
修订的条文

球必须放定在罚球点上,且球的一部分必须接触罚球点的中心或者处于其上方。球门柱、横梁和球网不能移动。

解析

明确了踢罚球点球时球摆放的位置,因其可能造成争议和/或延误,而且罚球点并不是一个“点”。球的一部分必须接触罚球点的中心或者处于其上方(正如踢角球时,球必须摆放在角球区内,包括处于角球弧上方)。如其他摆放位置问题一样,如果地面的条件决定了需要做细微的位置调整,可由裁判员做出决定。

第十四章 —— 罚球点球
2. 违规与处罚
新增的条文

(……)

如果在比赛恢复前,出现如下任一情况:

  • 主罚队员的同队队员提前进入,仅在如下情况时被判罚违规:

– 提前进入的行为清晰地阻碍了守门员;或

– 提前进入的队员触球或与对方队员争抢球,并且随后进球得分、试图进球得分或创造出进球得分机会。

  • 守门员的同队队员提前进入,仅在如下情况时被判罚违规:

– 提前进入的行为清晰地阻碍了主罚队员;或

– 提前进入的队员触球或与对方队员争抢球阻止了对方队员进球得分、尝试进球得分或创造出进球得分机会。

  • (……)

解析

队员提前进入的行为难于被查实及管理,尤其是在低级别比赛中,这些比赛往往没有中立的助理裁判员。然而,该行为易于被视频助理裁判员识别,如果严格执行第十四章的有关规定,大多数罚球点球都需要进行重踢。由于提前进入的行为很少真正影响罚球的结果(仅在球被弹回后会有影响),对队员提前进入的行为应采用对守门员提前移动的判罚原则,即:仅在造成阻碍时才被判罚违规。

第十四章 —— 罚球点球
3. 概要
修订的条文

罚球点球的结果

 

进球

未进球

攻方队员提前进入

阻碍:重踢罚球点球

未阻碍:进球有效

阻碍:间接任意球

未阻碍:不重踢

守方队员提前进入

阻碍:进球有效

未阻碍:进球有效

阻碍:间接任意球

未阻碍:不重踢

双方队员提前进入

阻碍:重踢罚球点球

未阻碍:进球有效

阻碍:间接任意球

未阻碍:不重踢

守门员违犯规则

进球有效

未补救:不重罚(除非罚球队员受到明显影响)

扑球:重踢罚球点球,劝诫守门员:警告守门员后续的违规行为

守门员和主罚队员同时违规

间接任意球并警告罚球队员

间接任意球并警告罚球队员

向后踢罚球点球

间接任意球

间接任意球

不合法的假动作

间接任意球并警告罚球队员

间接任意球并警告该名队员

非确认主罚的队员罚球

间接任意球并警告罚球队员

间接任意球并警告罚球队员

暂时罚离指南(受罚席)
暂时罚离指南进行了修订,其中主要有如下几点:
  • 为便于对暂时罚离的管理,被暂时罚离的队员在罚离时段结束后,在比赛停止时,方可返回比赛场地。
  • 如果暂时罚离在加时赛上半场结束时仍未执行完,则剩余的罚离时间从加时赛下半场开始时继续执行。(暂时罚离时段不能延续至加时赛下半场结束之后,因为其不能应用于点球决胜阶段)。
  • 仅对部分特定的违规执行暂时罚离的体系 B 已被简化,使得任何两次应予警告的违规行为都会导致队员被(本场比赛中永久性地)罚令出场。
  • 在可被暂时罚离的行为列表中(体系 B),阻止或干扰对方一次有希望的进攻的“手球”已改为“故意手球犯规”。

注:《足球竞赛规则 2024/2025》内容以中国足协审定出版的完整版规则图书或发布的完整版规则官方资料为准。